爱必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首页
  2. 产品中心
  3. Ambros产品
  4. 免疫印迹

彩色预染蛋白 Marker(10-180 kDa,四色)

  • 产品货号: S81008 咨询
  • 产品规格: 25 µL/2×250 µL/10×250 µL
  • 目录价(元): 100/598/2888
产品介绍 彩色预染蛋白 Marker(10 - 180 kDa,四色)是一款专为蛋白电泳实验设计的分子量标准品。它由四种不同颜色标记的蛋白质组成,共 11 个条带,其中 10kDa 条带为墨绿色,25kDa 条带为绿色,70kDa 条带为红色,其余条带为蓝色(在 12.5% 凝胶中的电泳结果如下图),覆盖 10 - 180 kDa 分子量范围,分布均匀,每种蛋白均经过高度纯化并进行预染,可在 SDS - PAGE 凝胶电泳中形成清晰条带,精准指示目标蛋白分子量,同时实时监测电泳进程,为实验结果提供直观参照。
应用范围 SDS - PAGE凝胶电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保存条件 -20℃ 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产品组分

缓冲液成分:62.5mM Tris-HCl (pH 7.5,25°C),1mM EDTA,2%(w/v) SDS,10mM DTT,1mM NaN3,33%(v/v) glycerol

条带组成:10 KDa,15 KDa,20 KDa,25KDa,35 KDa,40 KDa,55 KDa,70 KDa,100 KDa,140 KDa,180 KDa。


注意事项

1. 请勿对产品进行加热煮沸。

2. 使用前请充分混合:轻轻旋转容器以均匀分布蛋白质,防止用力振荡造成不均匀。

3. 防止多次冻融:建议根据使用需求分装,并标注清楚,存放于-20℃条件下,以便长期使用。

4. 存储条件:在-20℃下可保存三年,若在4°C条件下,保质期为三个月。

5. 预染蛋白质标准品仅提供分子量的大致估计,不同批次的差异大约为5%。

6. 在低浓度凝胶中,低分子量条带可能会与凝胶前沿混合,导致无法清晰分离。

7. 注意:预染蛋白质在SDS-PAGE凝胶中的迁移率可能因不同缓冲液而异。若出现偏差,请使用未预染的蛋白质标准进行校正。

8. 本产品不包含带有His标签的蛋白质。

9. 预混产品已包含SDS,因此不适用于未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0. 本产品仅限于科研用途并且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11.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遵循您所在常规实验室安全规定。


1. 问:条带分离程度不好,该如何解决?

答:条带分离问题可以由以下几个方向分析问题并尝试调整。

(1)凝胶问题:浓度不当,大分子蛋白适用低浓度胶,小分子适用高浓度胶,否则条带难分离;制备时若不均匀、有气泡或未充分聚合,会干扰蛋白迁移路径;

(2)电泳条件问题:电压过高,蛋白迁移过快尚未来得及分离;时间过短,蛋白未迁移到合适位置,都无法实现良好分离;

(3)样品问题:上样量太大,条带拥挤拖尾;处理不当,蛋白未充分变性或聚集,影响迁移,导致条带分不开;

(4)缓冲液问题:pH异常改变蛋白带电和迁移率;离子强度异常干扰蛋白迁移,使条带难以分离。

2. 问:在跑胶时,蛋白条带清晰,颜色明亮,转膜后条带变淡,且越清洗条带越淡什么原因?

答:(1)转膜效率低:转膜过程中,蛋白没有充分从凝胶转移到膜上,可能是转膜时间不足、电流/电压不合适,或是转膜缓冲液问题,导致大量蛋白留在凝胶,膜上蛋白量少,条带变淡。可以根据蛋白分子量大小调整转膜时间、电流或电压,选择合适的转膜缓冲液,有条件可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转膜参数;

(2)膜的结合能力差:选用的膜与蛋白结合不牢固,转膜后部分蛋白容易脱落,在后续抗体剥离清洗时加剧蛋白丢失,条带逐渐变淡。可以根据蛋白特性挑选结合能力强的膜,如PVDF膜适合大多数蛋白,NC膜对小分子蛋白结合较好,确保膜在使用前正确预处理;

(3)抗体剥离液过度作用:剥离液成分过强,不仅去除抗体,还破坏了蛋白与膜的结合,清洗次数越多,蛋白损失越大,条带越淡。考虑降低剥离液强度,或缩短剥离时间和清洗次数,使用温和的剥离缓冲液配方,也可在剥离后用封闭液孵育,增强蛋白与膜的结合;

(4)操作不够规范:转膜“三明治”结构不紧密,导致转膜操作效果未达预期。建议实验前仔细检查实验器材,或更换新夹子,各操作步骤规范操作。

3. 问:ECL 显影中有时会将个别蛋白 Marker 条带显影出来是什么原因?

答:(1)抗体交叉反应:使用的一抗或二抗可能与蛋白Marker中的某些成分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导致Marker条带被显影。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抗体优化,更换特异性更高的抗体,或对现有的抗体进行适当稀释,降低非特异性结合的可能性;

(2)Marker污染:蛋白Marker在制备、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受到了与检测蛋白相关的物质污染,从而在显影时出现条带。需要注意检查蛋白Marker的来源和质量,使用新的、未受污染的Marker。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Marker被污染;

(3)曝光时间过长:ECL显影时曝光时间设置过长,使得原本微弱的非特异性信号也被显现出来,包括蛋白Marker条带。通过预实验确定合适的曝光时间,避免过度曝光。可以采用不同曝光时间梯度进行尝试,找到能清晰显示目标条带且无Marker条带显影的最佳时间;

(4)显影液问题:显影液可能过期、变质或配制不当,导致其敏感性异常,使非目标信号也能被检测到。使用新鲜配制的、质量可靠的显影液。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和保存,确保显影液的性能正常。

4. 问:电泳结果中没有目标蛋白条带有哪些原因?

答:(1)蛋白降解:样品处理过程中,蛋白可能被内源性蛋白酶水解,比如未在裂解液中添加蛋白酶抑制剂,或者样品在冰上放置时间过长、反复冻融等,都会导致目的蛋白降解,使条带消失;

(2)上样失误:上样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如加样枪不准确、样品挂壁等,导致实际进入凝胶的样品量极少甚至没有,从而看不到目的蛋白条带;

(3)凝胶问题:凝胶配制过程中,如果凝胶聚合不完全,目的蛋白在电泳过程中可能无法形成稳定的迁移路径,导致条带无法正常显现;

(4)电泳参数异常:电压过高或电泳时间过长,可能使目的蛋白跑出凝胶,离开检测范围,最终在结果中看不到条带;

(5)可能是体系中过多的 HRP;封闭不够;封闭液不合适;洗膜不够;过度曝光;抗原或抗体浓度过高。可进一步稀释 HRP 结合物;优化封闭条件。

5. 问:蛋白条带模糊有哪些原因?

答:(1)蛋白降解:样品中的蛋白酶未被有效抑制,或储存条件不当,使蛋白发生降解,产生大小不一的片段,导致条带模糊;

(2)样品浓度不均:上样前样品未充分混匀,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电泳时蛋白迁移不一致,条带出现模糊;

(3)凝胶聚合不均匀:凝胶制备时试剂混合不充分、温度或pH不合适,导致凝胶孔径大小不一,蛋白迁移路径不规则,条带模糊;

(4)凝胶有气泡:凝胶中存在气泡,会阻碍蛋白正常迁移,使条带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

(5)电压不稳定:电泳过程中电压波动,蛋白迁移速度时快时慢,无法形成清晰条带

(6)电泳温度过高:较高的温度会使凝胶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影响蛋白的迁移,还可能导致凝胶变形,使条带模糊。


×
abm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