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必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首页
  2. 产品中心
  3. Ambros产品
  4. 免疫印迹

超敏型 ECL Plus 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

  • 产品货号: S81002 咨询
  • 产品规格: 10mL,100mL,500mL
  • 目录价(元): 113 / 566 / 1621
产品介绍 试剂盒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化学反应进而产生光信号的原理。通过电泳实验,依据目标蛋白质或核酸的电荷、分子大小等特性,将其分离,随后转移至具备良好吸附性能的印迹膜上,常见的如NC膜或 PVDF 膜。检测蛋白时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使目标蛋白质分子结合到膜上的特异性一抗,再结合 HRP 标记的二抗,形成具有级联放大效应的免疫反应体系;检测核酸时,则使用 HRP 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目标核酸进行杂交实现对目标核酸序列的特异性识别。随后向反应体系添加本试剂盒配套的化学发光底物,HRP 发挥催化作用,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处于激发态的产物。这些激发态产物在向基态转化的过程中,会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产生化学发光信号。借助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或检测仪器捕捉与分析产生的光信号,光信号的有无可判断目标分子是否存在,对光信号强度的分析可以获得目标分子相对含量。
应用范围 基于 HRP 标记的核酸探针或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
保存条件 4 ℃ 密封避光保存,禁止冻融。
产品组分

组分

10 mL

100 mL

500 mL

A 液

5 mL

50 mL

250 mL

B 液

5 mL

50 mL

250 mL


注意事项

1. 1.ECL 底物和发光液应避免暴露于强光下,长时间照射会造成灵敏度降低。

2. 金属离子被氧化会使膜上产生颗粒状斑点,可使用塑料平头镊子,避免使用生锈的金属工具。

3. ECL 两种组分使用过程中为避免交叉污染导致失效,请务必更换枪头。

4. 长时间曝光会加深背景;蛋白过量,会使条带强弱变化失去线性关系;曝光不足,则条带模糊或较浅。

5. 选择保鲜膜包裹印迹膜时,请使用高质量保鲜膜,避免淬灭荧光或造成污染。

6. 利用预染 Marker 肉眼可见的彩色条带,结合荧光-放射自显影曝光标签,能精准确定胶片上条带的位置与大小。

7. 叠氮化钠是 HRP 酶的抑制剂,会影响反应体系中酶的活性,抗体或探针回收时缓冲液中的防腐剂应避免使用叠氮化钠。

8. 曝光后条带不够清晰,可将膜进行清洗,重新孵育二抗,用 ECL 再次曝光。

9. 印迹膜要保持湿润状态,适量的封闭液和洗涤液可以降低非特异性信号的产生。

10. ECL 工作液避免隔天使用,否则会降低实验结果准确性。

11. 本产品仅限于科研用途并且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

12.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遵循您所在常规实验室安全规定。


1. 问:出现白色条带黑色背景的反向图像、膜上有黄色或棕色条带、在暗室有强烈发光、发光持续时间很短?

答:原因可能是底物显色反应过度,需要 10 倍以上的倍数稀释 HRP 结合物。

2. 问:没有信号或仅有微弱信号?

答:(1)抗体浓度过低、效价下降、特异性差或孵育条件不当,都可能影响信号的产生,此情况优化抗体浓度,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稀释度;检查抗体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使用新鲜的抗体;确保孵育过程中温度、时间和缓冲液等条件合适,一般4℃ 过夜或室温孵育1-2小时。
(2)目标蛋白表达量低或上样量不足,会使信号微弱甚至检测不到,需要增加上样量,但要注意不要超过凝胶的承载能力;对样品进行浓缩或采用更高效的蛋白提取方法,提高目标蛋白的浓度。
(3)转膜效率低,蛋白没有有效转移到膜上;转膜过程中膜与凝胶之间有气泡,阻碍蛋白转移;转膜时间或条件不合适,需要优化转膜条件,根据蛋白分子量大小选择合适的转膜时间和电流;转膜前排除膜与凝胶间的气泡;转膜后根据多色 Marker 的情况判断转膜效果,如有问题调整转膜参数。
(4)成像设备灵敏度低、曝光时间过短或设备故障,会导致信号检测不到或微弱;解决方向有以下几个可供参考,选择灵敏度高的成像设备;适当延长曝光时间,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曝光时间;定期维护和校准成像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问:曝光后结果显示高背景?

答:(1)封闭不充分,膜上未结合蛋白的位点没有被封闭剂完全覆盖,导致抗体非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高背景。延长封闭时间,一般封闭 1-2 小时,也可 4℃ 封闭过夜;更换封闭剂,如从5%脱脂奶粉换成 5%BSA,或反之;确保封闭剂的浓度和质量,按照说明书配制
(2)抗体浓度过高或孵育时间过长,过量的抗体容易与膜上的非特异性位点结合,增加背景信号。优化抗体浓度,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稀释度;缩短抗体孵育时间,一般室温孵育 1-2 小时或 4℃ 过夜,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洗膜不充分,未结合的抗体没有被充分洗脱,残留的抗体导致背景升高。加洗膜次数,一般洗膜 3-5 次,每次 5-10 分钟;提高洗膜液的严谨性,如适当增加洗膜液中 Tween-20 的浓度,但要注意过高浓度可能影响蛋白与膜的结合。
(4)膜被污染,实验过程中膜接触到了杂质、灰尘或其他蛋白,导致非特异性反应。实验操作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使用干净的镊子和容器处理膜;避免膜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汗液中的蛋白污染膜。
(5)底物显色过度,底物反应时间过长,使得非特异性信号也被放大。严格控制底物显色时间,在出现清晰条带且背景较低时及时终止反应;可以先进行预实验,确定合适的显色时间范围。

4. 问:曝光后蛋白条带显示为点状或有很多斑点是什么原因,如何优化解决?

答:(1)样品问题,样品中蛋白存在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蛋白浓度过高、保存不当或含有杂质等原因,使得蛋白在电泳过程中不能均匀分离,从而出现点状条带。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降低蛋白浓度;确保样品在低温下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可对样品进行离心或过滤处理,去除杂质。
(2)凝胶问题,凝胶制备不均匀,如胶浓度不一致、聚合不完全或有气泡,会导致蛋白在凝胶中迁移不规律,形成点状条带。重新制备凝胶,确保试剂准确称量和充分混合;在灌胶过程中避免产生气泡,如有气泡需及时排除;保证凝胶聚合时间充足,可通过观察凝胶边缘是否清晰来判断聚合情况。
(3)转膜问题,转膜时膜与凝胶之间接触不紧密,存在局部空隙,使蛋白不能均匀转移到膜上,出现点状分布。转膜前将膜和凝胶充分浸泡在转膜缓冲液中,排除气泡;在转膜装置中正确放置膜和凝胶,确保二者紧密贴合;可适当增加转膜压力或延长转膜时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转膜导致蛋白丢失。
(4)抗体问题,抗体质量不佳或存在聚集,与抗原结合不均匀,导致条带呈点状。更换质量可靠的抗体;对抗体进行离心处理,去除可能存在的聚集物;优化抗体孵育条件,如适当降低孵育温度、延长孵育时间,以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效率。

×
abm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